English

还有什么能卖

1998-11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阎晶明 我有话说

书市有疲软也有火爆。要想在疲软中寻求热烈,就得挖空心思找新领域,自己以为有趣的,别人一定不认为肉麻;自己以为说出来了骇人听闻的,众人一定急等着知道。于是我们见到了五花八门的畅销书,所选题材果然吓人。差一点当了林家“妃子”的经历是个好题目,单凭这一条,出本传记也够资本。江青的秘书一定有许多旁人未曾听闻的故事,写本书也一样能卖好价钱。隐私,尤其是达到“绝对”的程度,再加上“口述实录”的承诺,畅销是意料中的事情。而且还带动了相关“产业”的开发,种种隐私一夜出笼。明星们的书卖得很好,文人们还嘲笑过人家没文化,弄来弄去写书也比不过人家。

一定有不少文人学者,面对书市里抢眼的图书,有过脸红心跳、愤然掉头的经历。盗版是更直接的手段,已经达到了公然的地步;剽窃是一种捷径,居然把别人的小说当成纪实文学改头换面发表;编造是一种“创造”,信口胡说的谎言,竟然能变成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四处流传,直至登入传统的权威杂志。“盗版纷抢正版市场”,早已不是耸人听闻的结论。世纪末的图书市场,果真让人无法看懂,难以应对。写作是其次的事情,“选题”才是最重要的。急于想看到别人的“隐私”,到头来发现一百个隐私故事差不多就是一个故事的拓展和重复,人物也都是匿名的,到头来还多是“小说家言”。如果说第一个人的还算是一种创作的话,后来者就多是来“抢市场”了,文学刊物想尽办法改刊,今年的订阅广告里,已有多家亮出了改版的旗号。要旨不外一条,放弃一点纯文学,多来点“实”的,如此看来,无论高低,思路大多相差不远,能做到在无序中坚持一点游戏规则,已算是非常的有“精神文明”了。

卖完明星绯闻后卖“红墙”故事,然后再做匿名的“隐私”,再加上“不真实的赞美”和公然的“拿来”,真不知道从今后还有什么可卖的,然而实情总会大于想象,读书人只好少一点愤然,多一点静观,坐不住就也得乘机抓一把。时不我待,天生我材总得有用才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